蔡襄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二月十二日(1012年3月7日)。蔡氏家族世居福建路泉州府(興化軍)仙游縣慈孝里赤湖蕉溪(楓亭驛以西,今福建省仙游縣楓亭鎮(zhèn)九社村青澤亭自然村蔡坑)。母親盧氏,惠安縣德音里(今后龍鄉(xiāng))圭峰村名士盧仁之女。蔡襄童年時受到外祖父的嚴格教育。
蔡襄十五歲參加鄉(xiāng)試,十八歲游京師,入國子監(jiān)深造。宋仁宗天圣八年(1030年),參加開封鄉(xiāng)試,獲第一名。
天圣九年(1031年),蔡襄登進士第十名。次年,授漳州軍事判官,在職四年。后歷任西京留守推官、館閣??钡嚷?。
慶歷三年(1043年),大臣范仲淹、富弼、韓琦、杜衍同時執(zhí)政,歐陽修、王素、余靖同為諫官,蔡襄作詩稱賀,受歐陽修等三人舉薦,被仁宗任命為知諫院。他遇事從不回避,奏疏忠誠懇切,大都關系天下利弊、一時緩急。蔡襄認為國家安危取決于人事,君主要知人善任、辨別邪正。由于有蔡襄這樣的人直言敢諫,那些權貴心懷畏懼,多有收斂。
慶歷四年(1044年),調(diào)知福州。慶歷六年(1046年)秋,改任福建路轉(zhuǎn)運使。蔡襄在福州時,見百姓患病不就醫(yī)而向巫覡求拜,多為蠱毒所害,撰《圣惠方后序》,刊刻于碑,勸病者就醫(yī)治療,并采取措施,取締巫覡,“禁絕甚嚴,凡破數(shù)百家,自后稍息。”蔡襄還撰《福州五戒文》,以戒除陋俗。蔡襄倡議官吏,發(fā)動百姓,從福州大義至泉州、漳州七百余里的大道兩旁栽植松樹,蔭庇大道,故民謠歌頌道:“夾道松,夾道松,問誰栽之,我蔡公;行人六月不知暑,千古萬古搖清風”。慶歷八年(1048年),蔡襄因父親去世而離職。
皇祐三年(1051年),回朝修《起居注》,參預政事。次年,遷任起居舍人、知制誥兼判注內(nèi)詮。
嘉祐元年(1056年),蔡襄再知福州。在任上勸學興善,傳播醫(yī)治蠱毒的藥方,教育民眾遵法為善,改變陋習,監(jiān)督官吏深得民心。
宋仁宗至和、嘉祐(1054年-1063年)年間,蔡襄兩次知泉州,第一次自至和三年二月至嘉祐元年六月,第二次自嘉祐二年七月至嘉祐五年秋。蔡襄在泉州任上,首先整頓吏治。當時晉江縣令章拱之貪贓枉法,蔡襄奏疏彈劾,把他革職為民。后朝廷發(fā)現(xiàn)這是冤案,蔡襄因而被貶。他又修建沿海州縣城池,加強軍事防備,教習舟船熟記水勢,防備???。泉州城東郊有洛陽江,下游出??诮鎸捨謇?,有渡口名萬安渡。“每風潮交作,數(shù)日不可渡”,“沉舟被溺,死者無算”。并奏請減免漳、泉、興三州身丁錢一半,大大減輕民眾負擔。
蔡襄知泉州時期,連年發(fā)生旱災,他調(diào)動民力,加強水源管理,制定《龜湖塘規(guī)》,制止用水糾紛。他任轉(zhuǎn)運使期間又在郡南小烏石山訪得一泉,通知泉州地方官好好管理,供民眾飲用和灌田。治平(1064年-1067年)年間,晉江縣令王克俊在摩崖刻“蔡公泉”三字以為紀念。
嘉祐六年(1061年),被授為翰林學士、權理三司使,主管朝廷財政。此時,宋廷財政入不敷出,“積貧”已深。蔡襄善于理財,“較天下盈虛出入,量入以制用。劃剔蠹,簿書紀綱,纖悉皆可法”。不久,宋英宗繼位,正式任命蔡襄為三司使。蔡襄撰《國論要目》一文,闡述改革主張,提出擇官、任才、去冗、辨邪佞、正刑、抑兼并、富國強兵的改革方案。英宗不但不采納,反而奪其三司使職。蔡襄在朝廷難于容身,請求外任。
治平二年(1065年),蔡襄出知杭州,在拜端明殿學士后才去上任。次年十月,母親盧氏去世,蔡襄護喪南歸。治平四年(1067年)八月十六日(9月27日),蔡襄在家中逝世,享年五十六歲。朝廷追贈吏部侍郎,后加贈少師。葬于楓亭鋪頭村蔡嶺,歐陽修撰《端明殿學士蔡公墓志銘》。
宋孝宗淳熙三年(1176年),其曾孫蔡洸為蔡襄奏請謚于朝,孝宗賜謚“忠惠”。
宋寧宗慶元年間(1195年-1200年),在洛陽橋南街尾建蔡襄祠。后人在他墓前立柱題聯(lián)云:“四諫經(jīng)邦,昔日芳型垂史冊;萬安濟眾,今朝古道肅觀瞻。”
更多書法名人知識請登錄m.coldwaterkansas.com獲取更多更全面書法培訓知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