練習名人名帖是書法培訓的方法之一,也是最常見的方法。練習名帖的第一步就是讀帖,顧名思義就是看你要練習的帖子,研究他的寫法。
讀帖,是學書的一個重要方法。所說讀,并非出聲去讀,而是“觀”之意。即在臨帖之余,或臨帖之前,詳觀和揣摩帖中字的點畫、用筆、結體和神韻等,將它們觀之入眼,銘記于心,然后去臨習。宋代黃庭堅云:“古人學書不盡臨摹,張古人書于壁間,觀之入神,則下筆隨人意。”宋代姜夔在.《續(xù)書譜》中引用唐太宗的話:“皆須是古人名筆,置于幾案,懸之座右,朝夕諦觀,思其用筆理,然后可以臨摹。”這里所說“觀”、“諦觀”,即是讀帖的意思。
要將古人法帖學到手,要靠臨摹,而比臨摹更重要的一個環(huán)節(jié)則是讀帖。因為讀帖鍛煉人的眼力心力。只有使帖字入于眼,記于心,方能臨時出于手,顯于紙。如果眼觀不準,心記不住,手是難以表現(xiàn)出來的。不少學書者的經驗證明:臨不好帖的主要癥結不在手上,而在眼上。有些人不讀帖,拿起帖即臨,有些人讀帖不認真,一看而過。眼未看清帖字的精微,手必然臨不好其形神。
唐代孫過庭在《書譜》中強調:“察之者尚精”。讀帖務求精細周到。首先,要仔細揣摩帖字的用筆方法,對點、橫、豎、鉤、撇、捺等逐一進行分析,看它用的是藏鋒還是露鋒,是圓筆還是方筆,是折筆還是轉筆,是明折還是暗折,等等。然后,研究字的形體結構特征,如筆畫的粗細、長短、大小、高低、斜正、收放、爭讓以及結體松緊、取勢縱橫,還要分析帖字的布局和神情、意態(tài)等。對這些都了解和掌握了,臨帖就比較有把握了。當然,對初學者來說,讀帖并不是一“讀”就懂,“讀”后也不一定立即奏效。它有一個養(yǎng)成習慣和逐步提高的過程,而且應將讀帖與臨帖緊密結合起來,讀后臨,臨后讀,兩者配合,逐步深化,正如清代包世臣在《藝舟雙楫》中所說:“擬進一分,則察亦進一分,先能察而后能擬,擬既精而察益精。”